進展并不太快。”
另悉,具有很強創新能力的中信證券,接受某大行委托已完成了一單MBS業務的產品方案,但尚未公布,并在尋求更多的銀行合作。據悉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均有參與類似業務。
一家正在積極尋求該項業務的券商固定收益部負責人說,在政策層面,一方面是央行的推進,另一方面是呼之欲出的《資產管理機構資產證券化征求意見稿》,都在加速MBS的出臺。
過去,國內商業銀行僅發行了3筆MBS,第一筆是由2005年建設銀行發起、中信信托受托發行了國內首筆MBS——建元2005-1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總規模達到30億元。此后,建行又發起了總額40億的建元2007-1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今年7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發起的“郵元2014年第一期個人住房貸款支持證券化產品(RMBS)在銀行間市場成功招標,總規模達68.14億元”。
南方基金固定收益部負責人對本報表示,該公司曾經在2005年購買過國開行和建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收益肯定要高于短融低于信貸,但流動性很差”。
做不起來的原因有政策不持續、市場沖動消退,最主要的是中國金融市場 不夠發達、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導致MBS產品的二級市場交投不活躍、投資者寡。
地產的新金融時代
今時不同于往昔。
一直以來,推出MBS等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政策時機和市場沖動總是不合拍。2011年上半年貨幣政策收緊的情況下,商業銀行迫于規模、資本、利潤的壓力,希望通過資產證券化出售資產,但監管部門認為時機不妥。一旦允許商業銀行嘗試信貸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就可以在不突破總規模的前提下,通過不斷出售貸款來不斷放款,無疑增大了央行對社會融資總量調控的難度。2012年中,整個宏觀經濟的背景和形勢都發生了變化,和上一年上半年的情形已然不同。政策時機到了,但市場沖動卻少了。但現在,政策時機和市場沖動都有了。
招商證券的報告認為,2013年底信貸資產證券化次級自留比例大幅下降將極大促進銀行開展資產證券化的熱情,當前國內約10萬億元的按揭貸款證券化前景廣闊。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說,今年一二季度,很多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面臨著資金鏈的問題,其中最要命的倒不一定是限購,而是銀行惜貸、個貸放款周期過長,導致企業資金難以回籠。
早在今年5月,央行就要求各家商業銀行加大對自住型購房需求的貸款支持力度,但是最終雷聲大、雨點小。“雖然個貸業務風險相對較小,但在銀行頭寸緊縮的環境下,商業銀行考慮對這項利潤有限、久期過長的業務并不感冒,因此行長(央行副行長劉士余)的喊話見效甚微。”一位國有大行人士說。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在10月8日的電話會議中提及,“為什么今年以來銀行對于按揭貸款比較謹慎?核心的原因是商業銀行存款轉理財,使得負債端不穩定性越來越高,資產端對于久期相對較高的按揭貸款配置意愿降低。這種久期錯配的問題只能由資產證券化解決,具體來說是中國版的RMBS。”“這次MBS業務開展的背景,是針對全行信貸規模持續緊張,為盤活存量、騰籠換鳥,解決部分分行個貸業務積壓嚴重的問題,結合全行本年度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計劃。”前述交行人士稱。
某四大會計事務所參與過MBS業務的人士說,MBS業務從理論上,可以給銀行帶來幾個好處,一是將個貸轉移至表外,減少負債,增加現金流;二是賺取貸款利率和MBS利率之間差價,甚至通道中介費;三是降低了過去銀行在個貸業務長期資產和短期負債的匹配難度。
“美國2001-2006年周期與中國當前相似,企業部門負債率高、銀行杠桿率高。居民端資金充裕,但限于銀行杠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