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發《關于煤炭企業職工帶薪轉崗教育培訓的實施細則》,明確骨干人員創業創新培訓三年計劃培訓1000人,基層職工轉崗就業培訓及學歷提升教育人數根據企業需要確定。
與人員安置相比,債務的風險似乎更大。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大型煤炭企業虧損面超過90%,行業利潤總額僅441億元,為2011年的10%,負債總額則同比增長10.4%至3.68萬億元,90家大型煤炭企業負債總額高達3.2萬億元。而中國大型鋼企2015年平均資產負債率為70.06%,債務總規模達3.27萬億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多個省份以制訂細則或口頭指導的方式對化解相關行業債務風險作出部署,傾向于采取循序漸進、“!钡姆绞絹砘馄髽I債務危機,對以純粹債務違約來實現市場出清的方式則非常謹慎。
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產能過剩行業普遍實行“嚴控新增、存量退出”的策略,調整了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行業的信貸準入條件,并加大信貸績效考核及不良追究力度。招商銀行表示,2016年其對產能過剩行業執行“摘尖”和“壓退”分類管理策略,通過“客戶名單制”管理,一戶一策,著力退出行業內長期處于劣勢、扭虧無望的“僵尸企業”。
據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介紹,專門建立了金融支持寧夏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監測分析制度,以及時準確的分析鋼鐵、煤炭行業金融風險。建設銀行寧夏分行則與逾期客戶進行協商,通過增加債權抵押物以及擔保等多種方式化解貸款風險,并對此類企業逐步進行壓縮退出,對無法償還貸款客戶采取法律訴訟等手段清收。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寧夏煤炭行業貸款余額214.80億元,同比下降9.18%;鋼鐵行業貸款余額10.85億元,鋼材季度產出13.6萬噸,同比下降55.3%。
價格回暖暗藏復產隱憂
伴隨去產能的實施,煤炭、鋼鐵走出一波回暖潮!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吡私獾,2016年以來,國內下水煤價格持續保持穩步上漲態勢,國內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從年初371元/噸,漲至目前的401元/噸,漲幅達到了8.1%,尤其從5月底開始出現加速上漲的情況。
“2015年四季度,煤價已跌破多數煤企的成本線,中小煤企減產、停產現象多發,北方港口煤炭庫存在2015年后兩月快速下滑。當時市場已經在通過價格杠桿調節市場的供需平衡!卑惭杆挤治鰩熰囁唇忉屨f,今年去產能政策退出后,原本業內認為國內去產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開始并沒有對去產能政策抱有太大的期待。但是1月,3月和4月,山西及陜西等幾個省份先后發生煤礦事故,這些事件的發生令產煤省份的領導壓力增加,從而加速了各地去產能措施的嚴格執行。因此,在2016年下游需求始終沒有起色的情況下,現時市場出現供需錯配、短期內供不應求的局面,從而拉動上漲。
據透露,數家大型煤企決定上調7月下水煤價格,其中5500大卡平倉價漲15元/噸,至417元/噸;其余各卡數煤種價格漲幅按某大礦7月掛牌價而定。此次大型煤企漲價一方面考慮到市場供需因素,另一方面也顧及了相關部門希望降低漲價幅度預期的意愿。
鋼鐵也有相同的態勢。生意社29日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大宗商品鋼鐵板塊的20種商品全線上漲19.31%。今年三四月份的“小陽春”行情拉動鋼企利潤回升,部分地方噸鋼利潤甚至超過1000元,目前有所回調,但短期內不會下跌到全部虧損的水平。
在此之下,復產也開始上演。根據中國聯合鋼鐵網的調查,隨著國內鋼材價格急升,68座高爐已恢復生產,估計產能達到5000萬噸。中國小型鋼廠的產能利用率從1月的51%提高到58%。咨詢機構“我的鋼鐵網”另一項調查顯示,大型鋼廠產能利用率已從84%提高至87%。與此同時,一些停產但尚未關閉的“僵尸”企業也在恢復生產,這對于去產能而言并不是一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