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改為稅,鋼企謀轉型
對于鋼鐵重鎮唐山而言,鋼鐵行業不僅是“用水大戶”集中區,也是水資源稅征管的重中之重。
“我們公司生產用水40%來自地表取用水,60%來自回收利用的廢水,由于取用的地表水納稅額較之水資源費沒有太大變化,企業所受影響不大。”位于唐山遵化的港陸鋼鐵有限公司財務主管陳海春介紹。
據了解,河北水資源稅改革采用費改稅方式。對于取用地表水的企業而言,繳納的水資源稅與費相比基本不變。對于主要取用地下水的企業而言,用水負擔或將成倍增加。
“抑制地下水超采是此次水資源稅改革的重要政策目標之一。”河北省地稅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按照改革政策設計,通過提高地下水稅額標準,加大對取用地下水企業的征管力度,來引導企業調整用水結構,少用稀缺的地下水,盡量使用地表水。”
據測算,改革后每立方米水資源稅的平均稅額,地表水為0.3元,地下水為1.23元;地下水又區分非超采區、一般超采區和嚴重超采區,平均稅額依次為1.42元、2.01元和3.54元。從平均稅額看,地下水是地表水的4.1倍;地下水嚴重超采區是非超采區的2.5倍,是地表水的11.8倍。較大的稅額差有利于引導企業及時調整用水結構,提高用水效率。
工業重鎮唐山市豐南區屬地下水嚴重超采區,一直面臨著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的雙重難題。坐落在豐南區的唐山市國豐鋼鐵有限公司生產用水部分取自地下,水資源費改稅后,適用的稅額標準由原來的收費標準每立方米1.4元提高到4.2元,提高了2倍。
“稅負的變化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必須采取措施減少取用地下水。”國豐鋼鐵財務部部長候先生介紹說,今年,該公司已投資2.32億元,對污水處理廠等節能環保項目升級改造,力爭實現地下水零開采。
據了解,目前河北省鋼鐵企業中,87%有取用地下水行為。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河北省鋼鐵行業銷售利潤率為3.02%,全國重點鋼鐵企業銷售利潤率僅為0.97%。“較低的行業利潤率以及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鋼鐵企業對任何影響生產成本的因素都格外敏感,稅收的宏觀調控作用也得以更充分的發揮。”上述河北省地稅局工作人員說。
截至今年10月底,河北省納入水資源稅管理的888戶鋼鐵行業納稅人中,774戶納稅人取用地下水,占比87%;水資源稅收0.99億元,占鋼鐵行業全部水資源稅收入的91.67%。鋼鐵行業累計申報繳納水資源稅1.08億元,繳納稅額位居各行業之首。
地下水使用成本的提高,促使企業取用地下水不再“任性”,節能節水則可以讓企業暢享稅制改革帶來的紅利。
河鋼集團唐鋼公司是一家國有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為節約用水,他們將水井全部關閉,在行業內率先實現工業水源全部取自城市中水,并投入3.2億元高標準建設了華北****的水處理中心,現年節約新水1460萬噸,水綜合利用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水資源稅改革后,由于無取用地下水(地表水)行為,他們成為一家非水資源稅納稅企業,按2015年數據計算,可免繳水資源稅3000多萬元,收獲了不小的節水紅利。
中水一般指再生水,指廢水或雨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有益使用的水。《河北省水資源稅征收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取用污水處理回用水、再生水、地下咸水、微咸水和淡化海水等非常規水源,免征水資源稅。
目前,受生產規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鋼鐵企業的生產用水來源以及工序水耗、噸鋼新水消耗量等方面的差異較大,通過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等方面的升級改造,鋼鐵行業仍有較大節水空間。
“費改稅以來,鋼鐵企業用水負擔有升有降,這一升一降之間折射的是企業已有用水方式的轉變,推動企業提升節水意識,保護水資源,最終撬動以鋼鐵行業為代表的資源行業轉型升級。”河北省地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