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巨頭力拓集團董事長鮑達民(Dominic Barton)近日表示,銅礦等關鍵能源轉型金屬正面臨不斷上升的需求,而并購等商業手段無法填補迫在眉睫的供應缺口,這意味著全球需要開發更多礦山來應對這一情形。
近年來,隨著電氣化的轉型,全球供應商越來越依賴電池金屬,尤其是銅。而全球銅庫存持續下降,新礦的開發速度不足以抵消日益增長的銅需求,單個項目投產通常需要15年時間。
從銅價來看,當前國內外銅價均處于歷史較高位置。截至期貨日報記者發稿時,倫銅收盤價為9683美元/噸,滬銅主力合約收盤價為76760元/噸。
金瑞期貨研究所副所長龔鳴稱,從歷史數據看,銅礦企業擴產的主要驅動來自利潤,目前市場上普遍認為90%分位礦山現金開采成本在6000美元/噸附近,從利潤角度看非常豐厚,這將推動更多的銅礦開采,提高現有礦山的生產率。礦企會在風險和利潤中尋求平衡,這對供應增速有一定保障。
龔鳴認為,銅目前基本面的主要矛盾在國內。再生原料偏緊下,國內有較大概率會持續去庫,國內銅庫存有望回落至較低水平。
“昨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出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總體來看,隨著美聯儲降息落地,國內政策空間打開,央行調控強度符合甚至略超市場預期,提振市場對國內經濟穩增長的信心。銅價受宏觀情緒提振,盤中走強。”龔鳴表示。
她認為,8月下旬以來,銅基本面有所改善,受再生原料逐步轉緊、消費季節性改善等因素影響,銅庫存去化顯著,中秋節前后加速去庫幅度超預期。她維持對銅價中短期(1~2個月)偏強運行預期,建議關注77000~78000元/噸阻力位置。風險點在于國內累庫超預期、政策變化、地緣沖突等。 |